时间:2022-12-26 17:12:48编辑:佚名
李世民夺位后,推行开明的政策,希望这种制度能够杜绝民间的混乱,让老百姓能过上更好的生活,可百姓不答应,因为战争一直都是老百姓的痛苦,他们想要获得更好的生活,但有了新的解决办法后,老百姓却很满足,那就是接受新的王朝。
明朝时期,朱元璋执政期间,把所有的国家机构都设置为“司礼监”,负责处理国家政务,别看它只是一个机构,但它的权力非常大,就连帝王的生死,也都要司礼监管着,司礼监有了权力就能完全控制朝廷大事,就相当于皇宫内的事务,无论帝王是否喜欢,都能把它拿下,由司礼监处理朝政。
在民间也有很多供奉官员,由于他们的存在,大多数情况下,这些官员都是皇帝的贴身仆人,他们对皇帝的忠诚度并不亚于锦衣卫,从武则天时期开始,皇帝就开始重用这些人,将他们视为大臣,即便皇帝想要更换官员,也要找这些人一起商议。
明朝有一个官员叫做魏征,他是一个很有才华的人,但是却被皇帝压制得很紧,由于当时的唐朝还没有建立,所以他提出了“三省六部制”,也就是三省中的吏部,“内阁”有六部,“礼部”有六部,这也就是说,皇帝的亲信都得听命于皇帝,皇帝基本上不相信任何人。
魏征在“三省六部制”的要求下,一直都是当朝丞相,也就是皇帝的代言人,只有皇帝才有权利使用这个官职,这也是为何李世民能够不断纳谏的原因,他后来也做到了“贞观之治”,和魏征相比,李世民显然要更加依赖魏征。
事实上,“贞观之治”中,由于李世民比较重视,但是他不喜欢魏征,所以“贞观之治”才被取消,如果没有魏征的存在,唐朝想要一统天下,那就得去攻打其他国家了,而这样一来,他也就不可能创造一个盛世,因此李世民对于“三省六部制”的看法是非常清楚的。
当然,唐朝的官员虽然很有才,但是这些官员,如果想要获得皇帝的信任,那就是必须要有皇帝的支持,而且还必须要非常聪明,否则他们就无法取得皇帝的信任,所以说,虽然“贞观之治”中,很多官员都受到了皇帝的信任,但是,这些人中也有一些是庸才,他们也是皇帝用来牵制那些有才能的人的。
上一篇:唐朝玄武门之变的历史故事